线上股票配资 “新春第一会”,看肇庆各地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春节过后,肇庆召开高质量发展暨科技创新大会,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随后,肇庆多个县(市、区)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线上股票配资,锚定目标再出发。
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肇庆各地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锻造先进制造钢筋铁骨,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育成现代企业强壮主体,培厚发展环境肥沃土壤。
从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从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到强大企业主体,从抓好招商引资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肇庆各地聚力抓科技、强创新、兴产业,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硬实力”,在岭南崭新的春天奋力书写“春天的故事”。
肇庆航拍。罗馨如 摄
聚焦:产业脊梁强筋健骨
蛇年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近年来,肇庆不断为“产业脊梁强筋健骨”,制造业当家干出热气腾腾的好局面,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秀招商地市、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制造业家底更加厚实。
肇庆各地坚持以产业之强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向新向上向强,建设具有肇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端州提出要用好各级政策,瞄准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壮大电子信息等“3+2”主导特色产业,前瞻布局新能源迭代、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练永悦 摄
四会则聚焦主导产业,在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的建设上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铜制品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业及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广宁提出要抓住产业的根本,围绕县委“421”产业发展布局持续用力、积厚成势,承载更多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县域经济。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仅有各种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必须有大量一起奔向现代化的传统产业及更加前瞻的未来产业。”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表示。
一批动工投产项目纷纷启动,各地迅速吹响复工复产的号角,奋力冲刺新春开门红。
肇庆高新区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仪式。王振宇 摄
2月7日,肇庆高新区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仪式,投资10亿元的大喆化学储能项目主要从事储能箱体集成柜的生产计划投资、23亿元的炎龙肇庆高新区1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提供调峰调频、数字化服务,两个项目将与瑞庆时代连片发展。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肇庆多县区早已在招商引资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在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肇庆高要区迅速部署新一年招商引资工作,印发《组织各镇街开展2025年春节后外出招商活动的通知》,早谋快动、全员发力。区领导率考察组积极到深圳开展招商,推介高要产业体系和营商环境。
德庆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提出深化“一把手”带头招商、驻点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引商,招引更多优质企业、项目落户德庆。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沃土。肇庆新区和鼎湖区共同提出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大提升,牢固树立“企业第一”理念,以“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的“三到”服务理念安商暖商,共建企业生态优越的新鼎湖。
封开提出“抓经济必须抓环境”,牢固树立“企业第一”理念,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千方百计为企业分忧。
夯实产业根基,肇庆各地从招商入手,从营商环境入手,从服务企业入手,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箭齐发”,在“新”的育成与“旧”的改造中全面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为现代化建设赢得更多机遇和空间。
在《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肇庆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列。
引领:科技创新激发澎湃动能
在肇庆全市高质量发展暨科技创新大会上,肇庆提出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肇庆。
科技创新是一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比拼,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对此,肇庆各地纷纷找准定位,精准发力,以科技创新激发澎湃发展动能。
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目前有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1500多个,图为广东理工学院。
肇庆新区和鼎湖区提出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突出位置,加强扶持企业创新,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
端州同样注重科技创新对企业的赋能,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作用,倾斜要素资源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加快打造知识产权强区。
“今天来了不少企业,肇庆的产业科技创新主要靠你们,希望大家踊跃参与,与肇庆发展同频共振。”肇庆“新春第一会”上的部署,把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肇庆全市上下早已形成更强烈的共识: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肇庆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的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在2025全市“新春第一会”中得到进一步重点规划,成为立足肇庆长远发展的重大部署,撑起全市科技创新的“龙骨”和“脊梁”。
建设科教创新走廊,为的是串珠成链、聚沙成塔,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圈,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建设中搭建自己的舞台,争得一席之地。
对此,端州提出深度参与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端州区设立实验室、研发中心、创新平台。
肇庆新区和鼎湖区将全力强化科技引领、人才赋智,充分发挥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策源地作用,共建创新动能澎湃的新鼎湖。
早在2024年,肇庆高新区就出台《加快推进高鼎端科教走廊与肇庆高新区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涵盖科技创新券补助、“博士经纪人”制度、高校毕业生安居保障等,通过“真金白银”吸引人才与创新资源。
怀集县虽不在科教创新走廊规划范围,但同样注重发挥科教优势力促发展,提出鼓励引导重点骨干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并积极参与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推动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聚集。
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建设科教创新走廊等举措,肇庆正加速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提质:抓住县城载体推动典型镇村建设
业态丰富的美丽主街、功能满满的城市客厅、“家门口”的绿美生态公园……如今,走在肇庆大地,明显感受到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显著提升,乡村已经成为城里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自吹响“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号角以来,肇庆紧扣“富、净、美、绿、强、治”六字诀,共同绘出具有肇庆特色的“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高要区坚持以头号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陈彦成 摄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在各地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肇庆各县(市、区)针对具体短板进行攻坚。
新的一年,肇庆各地将着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县域内生发展动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作为肇庆的主城区,端州将大力实施“品位端州”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以绣花功夫雕琢端州之美,塑造具有文艺范、人文味、年轻态、时尚感的美学形象。今年将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打造一批别具格调的艺术空间和网红打卡点,让城市更有魅力和引领力。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继续谋划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提升、基础设施改造等民生项目。
“今日之鼎湖,是肇庆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和主阵地。”在鼎湖区·肇庆新区高质量发展暨科技创新大会上,该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全力融入东部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两区深度融合,共建优质资源“强强联合”的新鼎湖。
鼎湖坚持以城带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发展思路,纵深推进肇庆新区、鼎湖区一体化发展,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配套服务,加快形成肇庆东部城区融合发展核心区新格局。构建东部城区半小时交通圈,聚焦着力提升东部城区内部互联互通,以路网畅通提速一体化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商圈,重点布局商业设施、品质居住、市政公用等服务功能,深化产城融合。
近日,广宁县三个民生项目同日落成,分别为竹海公园开园、官步大桥功能性通车及广宁县人民医院城南分院启用。瞄准“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任务,广宁提出要以更大力度聚力攻坚,一体推进产业发展、县城建设、环境提升。
广宁将聚焦县城载体,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更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推进第三批典型镇村谋划建设,继续以典型培育为牵引,聚力攻坚典型镇村建设,让镇村美“颜”提“质”。
下来,肇庆将把2025年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年,以头号力度聚力攻坚,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金白银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强县、促镇、带村一体发展。
◎更多阅读
陈鸿宇:肇庆对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有更科学全面认识
统筹:吴帆 刘亮
采写:南方+记者 刘舜欣 施亮线上股票配资